老師曾經問我:「你覺得數位內容和資訊傳播的差別是什麼?」
對於我這樣一個資訊背景的阿宅而言,
我從不知道資訊傳播是什麼,也沒上過課,怎麼也沒個立基點去比較「數位內容」和「資訊傳播」。
我從不知道資訊傳播是什麼,也沒上過課,怎麼也沒個立基點去比較「數位內容」和「資訊傳播」。
而從字面上而言,資訊傳播如果解釋成「用各種新媒體來傳播資訊」,而數位內容解釋成「數位化的內容」,這樣看來資訊傳播是包含數位內容的。
那數位內容到底有什麼特色?今天與同學在摩托車上的一席談話,讓我似乎比較了解一點,對於數位內容,該有的期待是什麼。
(為了保護當事者,還是簡稱同學A吧 XD)
同學A:我覺得數位內容,強調的是內容,是敘事的能力。以現在數位和各樣的工具,讓故事能夠更滲透、感動人心;不再是為了用科技而用科技,內容卻時常無法帶給觀看者深刻的感觸。
這一段話,讓我思考許久。對我而言,從進入數位內容這個領域以來,我一直接受到的是許多與使用者相關的課程:探討使用者需求、使用者經驗。這些讓我對「以使用者為中心」的設計概念有了了解。然而困惑我的是,使用者和敘事能力?!這是如何掛上鉤?
仔細一想,隨著新的感測器日新月異、越做越小,觸控版狂熱、無線上網、漫遊讓人隨時隨地可以連上網路...許許多多的轉變,讓數位內容已經無法脫離「互動」這件事。
而數位敘事自然也是搭上這樣的風潮,互動敘事也就因應而生。
而如何互動?從設計面來看,這牽扯到了User Interface (UI)的問題,而從內容面來看,如何利用互動設計,讓創作者想表達的內容能在 觀看/使用者 心上畫下刻痕,進而 表達/傳播 創作者的思想。而從更廣泛的角度來看,其實使用者在 使用/觀看 創作者的作品的過程,也是敘事的一個環節。
為此,了解使用者何其重要,這也終於解開我始終不懂為什麼要上一堆和使用者相關的課程。使用者在互動裡扮演著最重要的角色。使用者不用,何來「互動」?除了肢體上的互動,數位內容也應該強調與使用者心靈上的互動。如何把單純的文字敘事,
p.s 對於資訊傳播,我實在是不熟...單憑同學的描述,實無批貶之意。此文也只是單純的自我分析。
同學A說:轉化成數位敘事是重點,資訊傳播也是有在培養敘事內涵的!只是沒特別強點"轉化"這件事。
回覆刪除